某天中午,男友的母親主動與我分享了親戚的故事。親戚的媳婦月收入達二十萬元,但是錢都拿回娘家,據說是因為父親經商失敗;甚至在自家婆婆生日那天,只買了三條烤地瓜作為禮物。聽完故事的當下很是困惑,生日是智慧的增長,是快樂的事,為什麼會演變成在意旁人有沒有送禮物?我好奇地問:「那親戚的兒子送了她母親什麼禮物呢?」男友的母親說應該有送吧!
接著我主動聊到自己身邊的老朋友們,她們傳授的與長輩相處秘訣是:自己的家人自己顧。理論上,每個人最了解如何跟自己的父母親相處,所以若是需要多禮相待的長輩,也是由他們家的孩子買了禮物,再表示是另一半準備的。
原以為只是閒話家常,晚間不經意想起,如柯南辦案般靈光乍現,趕緊打電話給男友詢問他家人的出生日期,發現男友母親的生日就在那個周末,而男友沒有任何準備。
「你最好趕快規畫你媽的生日要怎麼慶祝,中午你媽已經明示暗示了她親戚的媳婦只送了三條地瓜!」男友在電話那頭嘻皮笑臉地安撫:「我看妳這次是覺得要火燒屁股了才在那邊緊張。」
天呀,這到底是誰的媽媽啊?自己的媽媽自己照顧好不是基本道理嗎?
我母親從不會跟我們要求蛋糕或任何儀式,她還會自己去蛋糕店挑選她想吃的蛋糕。隨著年齡增長,她覺得生日是母難日,會去招待外婆吃好料,也逐漸要求我們在生日時要請她吃飯表達心意。
過生日的儀式是什麼樣子,存在著家庭文化差異啊。
思及平時男友的母親很照顧我,我一路監督慶生會的進度,直到該周末的慶生結束,才覺得鬆了一口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