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大社工業區預定降編為乙種工業區,石化業憂心導致關廠,昨成立自救會,26日要上街頭捍衛工作權。高雄市都發局表示,變更「乙工」後,廠房不增建、改建或擴充設備,依法可繼續使用,不會立即關廠。學者沈建全說,居民已等27年,石化業現在鼓動員工抗爭,缺乏正當性。 石化產業自救會昨成立,石化界老兵出席相挺,新高市產業工會前理事長林進源說,明年不排除擴大抗爭。石化界人士表示,高市都計委員會之前回覆,大社工業區降為乙工後,各種許可證不可能再展延,此限令下,官方竟說「石化廠仍能維持運作,是自欺欺人」。自救會長孫學山說,大社工業區年產值約1千億元,降編後一旦走向關廠,不只影響廠商與員工,更衝擊民生經濟。石化業勞工均齡45歲,相關就業人口約15萬,牽動許多家庭生計,「如要降編,應變更為甲種工業區」。 新高市產總理事長何政家說,石化廠防治汙染的努力被漠視,工區降編後無法更新設備,產生更大安全疑慮。高市石化產總理事長鄭寶柱說,農地工廠能合法化,反觀政府開設的工業區卻變成非法使用,政策太矛盾。石化產總副理事長葉崇孝說,鋼鐵及石油煉製是高雄的根,「城市轉型不應砍掉我們的根」。中油石化事業部前執行長吳義芳說,政府將大社工業區降編,低估對台灣石化產業布局的影響。 都發局回應,歷次專案小組會議陳情人有到場陳訴,內政部都委會尚在審議。大社工業區由經濟部規畫開發,遷廠規畫與配套,會促請經濟部協助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